南阳12345:卧龙区创新工作新路径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
卧龙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倾听民声、化解民忧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。近日,卧龙区陆营镇一位村民特意向镇12345热线办公室送来一面写有“解民忧清风铸正气 守初心铁肩担道义”的锦旗,成为热线工作赢得群众信任和满意的生动写照。这背后,是卧龙区持续推动热线赋能基层治理的系统实践。
一、机制创新、关口前移,实现“未诉先办”
卧龙区全面构建“1+3+N”矛盾化解机制,即由1名分管领导牵头,依托源头预防、调解优先、依法处理三项基础机制,联动N个部门协同处置,实现群众诉求“一窗受理、一体调处、一办到底”。该机制已在全区多个乡镇街道推行,推动热线工作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治理”深刻转变。
二、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,破解急难愁盼
围绕群众反映强烈、高频出现的诉求,卧龙区创新实施“四办”工作法。急事速办:开辟绿色通道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高效处置农机故障、公共设施应急维修等突发问题,体现“热线速度”;难事力办:综合运用“情、理、法”手段,聚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矛盾纠纷,实现“解决一事、治理一片”;愁事暖办:针对特殊困难群体,构建“镇村排查+部门联动+社会参与”帮扶体系,实现民生政策与救助资源精准对接;盼事早办:加强民生需求前瞻研判,聚焦季节性、区域性热点,如抗旱保收、农技服务等,提前部署、靠前服务,变“接诉即办”为“未诉先办”。
三、融合赋能、打通末梢,提升服务温度 卧龙区以“速度、力度、温度、高度”为标准,推动12345热线与网格化管理、综合行政执法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深度融合。建立“热线+网格”双向反馈机制,依托基层网格员实现风险早发现、诉求快处置;强化热线大数据分析应用,定期研判高频诉求和共性难题,为政策优化和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,切实推动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 2025年以来,卧龙区共受理群众诉求19928件,响应率、解决率、满意率均保持在98%以上。下一步,卧龙区将深化热线大数据分析应用,聚焦民生领域共性问题和深层需求,持续优化政策供给、完善制度机制,努力实现从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向“民未呼、我先行”转型升级,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更多“卧龙智慧”。